Quote

I would rather be ashes than dust. I would rather my spark should burn out in a brilliant blaze, than it should be stifled in dry-rot. I would rather be a superb meteor, with every atom of me in magnificent glow, than a sleepy and permanent planet. - Jack London 寧化飛灰,不作浮塵。 寧投熊熊烈火,光盡而滅;不伴寂寂朽木,默默同腐。 寧為耀目流星,迸發萬仗光芒;不羨永恒星體,悠悠沉睡終古。 - Chris Patten, the last Governor of Hong Kong, quoted in Hong Kong Policy Address 1996 (the last address before 1997 handover to China)

Monday, August 18, 2025

我想跟你好好說話:賴佩霞的六堂「非暴力溝通」入門課 (賴佩霞)

[Book Review]



《我想跟你好好說話:賴佩霞的六堂「非暴力溝通」入門課》是賴佩霞以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·盧森堡(Marshall Rosenberg)的「非暴力溝通」(Nonviolent Communication, NVC)理論為基礎,撰寫的一本實用溝通指南。該書旨在幫助讀者在親子、夫妻、職場等各種人際關係中,通過有效溝通建立和諧關係,減少衝突,找回自在與快樂的人生。以下是書籍的核心內容總結:

主要內容:

  1. 非暴力溝通的核心理念
    • 非暴力溝通強調以同理心和誠意進行交流,專注於「讓人生更美好」,而非執著於「誰對誰錯」。
    • 盧森堡的理論認為,衝突源於未被滿足的需求。通過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求,可以化解矛盾,建立更緊密的關係。
  2. 四個核心步驟: 非暴力溝通包含四個基本元素,賴佩霞以淺顯的方式介紹:
    • 觀察:客觀描述事實,不帶評判。例如,「我看到你晚回家」而不是「你總是遲到」。
    • 感受: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。如「我感到孤單」(感受)而非「我覺得你不關心我」(責怪對方)。
    • 需求:明確自己的需求,例如「我需要安全感」。
    • 請求:提出具體、可行的請求,而非要求,如「你可以在晚歸時提前告訴我嗎?」
  3. 兩種人生觀的對比
    • 書中將人分為兩類:一類執著於對錯,容易因不如意而爭吵,陷入情緒低谷;另一類追求美好人生,專注於傾聽、學習和誠懇表達,進而擁有更平靜的心靈和更緊密的關係。
    • 賴佩霞鼓勵讀者轉向後者,通過用心經營溝通來創造幸福。
  4. 改變溝通習慣
    • 賴佩霞強調,改變溝通方式需要練習和耐心。通過學習非暴力溝通,讀者可以逐步擺脫攻擊性語言,培養傾聽和同理心,從而改善關係並提升自我幸福感。
書中有不少NVC應用的例子,以下作為分享:

1. 親子關係:處理孩子不聽話

  • 情境:孩子放學後不寫作業,一直玩手機,家長感到生氣。
  • NVC應用
    • 觀察:我注意到你放學後一直在玩手機,還沒開始寫作業。
    • 感受:我感到有點焦慮和無奈。
    • 需求:因為我希望你能有足夠的時間完成作業,並保持學習進度。
    • 請求:你願意在玩手機前,先花30分鐘寫作業嗎?我們可以一起設定一個時間表。
  • 效果:避免直接責罵(如「你怎麼這麼懶」),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,願意合作,減少親子間的緊張氣氛。

2. 夫妻關係:化解爭吵中的情緒

  • 情境:配偶因工作壓力晚歸,另一方感到被忽略,爭吵即將爆發。
  • NVC應用
    • 觀察:我注意到你這週有三天晚上超過10點才回家。
    • 感受:我感到孤單和有點失落。
    • 需求:因為我很需要我們的關係中有更多陪伴和聯繫。
    • 請求:你願意這週末抽一個晚上我們一起吃飯或聊聊嗎?
  • 效果:用同理心表達感受和需求,而不是指責對方加班,讓對方更容易敞開心扉,促進彼此理解。

3. 職場溝通:與同事協調工作

  • 情境:同事未按時完成共同項目的一部分,導致進度延誤,你感到挫折。
  • NVC應用
    • 觀察:我看到我們的項目報告還缺少你負責的那部分,截止日期是明天。
    • 感受:我感到有些壓力。
    • 需求:因為我希望我們能按時完成,讓團隊表現更好。
    • 請求:你今天能抽出時間完成這部分嗎?或者我們可以一起討論如何分配工作?
  • 效果:避免直接批評(如「你為什麼拖延?」),讓同事感受到合作氛圍,願意積極參與。

4. 婆媳關係:處理敏感話題

  • 情境:婆婆頻繁給予育兒建議,讓媳婦感到壓力,關係緊張。
  • NVC應用
    • 觀察:我注意到你最近幾次提到孩子的飲食和作息方式。
    • 感受:我有點困惑和壓力。
    • 需求:因為我想在育兒上找到平衡,也希望我們的關係更輕鬆。
    • 請求:下次有建議時,我們可否一起討論孩子的需要,找到適合的方式?
  • 效果:用溫和的方式表達感受,避免對抗,幫助婆媳間建立更和諧的對話。

5. 朋友關係:處理誤解與衝突

  • 情境:朋友因你取消聚會而生氣,傳訊息表達不滿,你感到被誤解。
  • NVC應用
    • 觀察:我看到你傳訊息說對我取消聚會感到失望。
    • 感受:我感到有些難過,因為我很重視我們的友誼。
    • 需求:我希望我們能坦誠溝通,彼此理解。
    • 請求:我們可以找個時間聊聊那天的情況嗎?我也想聽聽你的感受。
  • 效果:以同理心回應朋友的情緒,避免爭論誰對誰錯,促進誤解的化解和關係修復。


賴佩霞在《我想跟你好好說話》中特別強調「同理心」在非暴力溝通(Nonviolent Communication, NVC)中的核心角色,並在相關章節深入探討如何透過同理心促進有效溝通與關係修復。以下是有關「同理心」章節的核心內容總結,聚焦於其定義、應用及實踐方法,並結合書中的理念進行說明:

同理心章節的核心內容

  1. 同理心的定義
    • 賴佩霞引用盧森堡的觀點,將同理心描述為全心全意地傾聽與理解對方的感受和需求,而不帶評判、建議或試圖「修復」對方的情緒。
    • 同理心不是同情(pity)或認同對方的觀點,而是站在對方的視角,感受到他們的內心世界,進而建立連結。
  2. 同理心的兩大面向
    • 對他人的同理心:用心聆聽對方的言語和情緒,理解他們的感受和背後的需求。例如,當朋友抱怨工作壓力時,不急於給建議,而是說:「聽起來你真的很疲憊,是因為工作量太大了嗎?」
    • 對自己的同理心:在溝通前,先覺察自己的情緒和需求。例如,當你對某人感到生氣時,先問自己:「我現在的感受是什麼?我需要什麼?」這能避免情緒化反應,保持冷靜。
  3. 同理心在NVC中的應用
    • 同理心是NVC四步驟(觀察、感受、需求、請求)的靈魂,尤其在「感受」和「需求」階段。透過同理心,我們能更準確地理解對方的內心,並以溫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。
    • 書中提到,同理心能化解衝突,因為它讓雙方感到被聽見和尊重,從而降低防禦心理。例如,當孩子生氣摔玩具時,父母可以用同理心說:「你看起來很生氣,是因為玩具拼不好讓你挫折了嗎?」而不是責罵。
  4. 實踐同理心的技巧
    • 專注聆聽:放下自己的預設立場,避免中斷或急於回應。賴佩霞強調,真正的聆聽是「心在場」,專注於對方的話語和情緒。
    • 反映對方的感受與需求:用自己的話重述對方的情緒和需要,確認理解正確。例如:「你是不是因為我忘了回訊息而感到失望?」
    • 避免常見誤區:如立即給建議、否認對方感受(「沒什麼好難過的」)或轉移焦點到自己。這些會阻礙同理心的建立。
    • 練習自我覺察:在對話中,隨時注意自己的情緒反應,若感到不耐煩或想反駁,先深呼吸,重新聚焦於對方的需求。
  5. 真實案例
    • 書中分享了一個親子案例:一位母親因孩子不願上學而焦慮。透過NVC的同理心練習,她先傾聽孩子說:「我討厭學校,太無聊了。」母親回應:「你感覺很無聊,是因為課堂內容讓你提不起興趣嗎?」這讓孩子感到被理解,願意進一步分享真正的原因(例如同學關係問題),最終找到解決方案。
    • 另一個案例是職場中,當同事抱怨主管不公平時,主角用同理心回應:「聽起來你很失望,因為你希望工作成果被公平認可?」這讓同事冷靜下來,願意討論如何改進,而不是繼續抱怨。

同理心的價值與影響

  • 修復關係:同理心讓對方感到被尊重,減少衝突中的敵對感。例如,夫妻爭吵時,若一方能先表達對另一方感受的理解,爭執往往能轉為建設性對話。
  • 提升自我幸福感:對自己和他人展現同理心,能減少內心壓力,培養內在平靜。賴佩霞強調,同理心是一種「心靈的連結」,讓溝通雙方都感到被滋養。
  • 實用性:書中提供簡單練習,如每天花5分鐘練習傾聽家人或朋友,專注於他們的感受和需求,逐步內化同理心習慣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